

當前位置:新聞中心> 企業新聞> 中國中鐵報 【致敬榜樣—陳德柱】我有一個“橋dream”
簡介:浩浩七十二載,中鐵大橋院因圖強而生、因改革而興、因人才而盛,先后培養了4名中國工程院院士、7名全國工程勘察設計大師、30余名國家級專家。他們在建造百年之橋的同時...
浩浩七十二載,中鐵大橋院因圖強而生、因改革而興、因人才而盛,先后培養了4名中國工程院院士、7名全國工程勘察設計大師、30余名國家級專家。他們在建造百年之橋的同時,也建立了一座座“傳、幫、帶”的傳承之橋,為推動中國和世界橋梁行業發展培養了一代代優秀橋梁科技創新人才,以及一批批能夠擔當民族復興大任,有政治追求、社會擔當、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企業經營管理人才。
橋梁科技研發大樓
今天就讓我們致敬榜樣,走近2021年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中鐵大橋院副總經理陳德柱,了解他的“橋梁英雄夢”。
自古以來,位于安徽省東北部的宿州一直是兵家必爭的戰略要地,史稱“扼汴水咽喉,當南北要沖”,為“百戰之道”。雄壯的歷史賦予了這片土地悲壯且厚重的人文底蘊,不僅孕育了眾多叱咤風云的威王猛將和峨冠博雅的飽學之士,也涵養出一代代宿州當地老百姓仿佛與生俱來的英雄氣質。這其中,也包括中鐵大橋勘測設計院副總經理陳德柱。
遍地英雄激壯志
從小熟讀宿州歷史故事的陳德柱,在童年時期,心底就被深深植入一股濃濃的“英雄情懷”。
他看到:建設武漢長江大橋時,數千名橋梁建設者從祖國四面八方奔向武漢,勾勒出一片“敢教日月換新天,遍地英雄下夕煙”的壯美景觀;建設南京長江大橋時,“水下尖兵”胡寶玲勇闖禁區,先后200多次下到65米的深水處作業,用行動詮釋著什么是“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建設九江長江大橋時,為解決深水作業橋墩基礎施工的困難,陳新院士力挽狂瀾,創新提出并完成了雙壁鋼圍堰大直徑鉆孔基礎設計,成為中國科學家“干驚天動地事,做隱姓埋名人”的真實寫照。這讓陳德柱有了明確的前進方向、激蕩起奮斗動力。
1994年夏,年僅22歲的陳德柱,背上裝滿夢想的行囊,踏上一路追夢的列車,來到了南京長江大橋邊上的中鐵大橋院華東分公司。
南京長江大橋
當列車穿過南京長江大橋時,陳德柱打開車窗,面朝長江,俯仰天地,看江豚雀躍,望大雁展翅。
那一刻,他突然感覺到自己的后背上,也似乎慢慢伸展出兩扇翅膀,一扇名叫“英雄夢”,一扇名叫“大橋夢”……
國際市場始凌云
熟悉陳德柱的人都知道,他的辦公桌顯眼位置,擺放著一枚2009年8月8日發行的50元澳門幣,錢幣背景圖案正是澳門西灣大橋。這座橋,是他第一次贏得“國際競爭”的驕傲,也是他第一次經歷“忍辱負重”的見證。
大西洋銀行發行面值50元澳門幣紀念西灣大橋建成
2002年,澳門特區政府公開向國際招標,修建澳門西灣大橋。
當時,由中國人獨立自主建造的九江長江大橋、蕪湖長江大橋等大橋也均已達到世界一流水平。但在西方世界,對“中國建造”和“中國質量”的質疑從未停止,再加上當時全球有11個集團參與競爭,大橋咨詢工程公司又是一家來自葡萄牙的公司,使中國設計團隊倍感壓力。
壓力也是動力。在澳門西灣大橋設計中,陳德柱所在設計團隊采用“豎琴斜拉式”設計,選用了聯體主塔、分幅雙主梁、四索面斜拉豎琴型布置的全預應力混凝土內通式箱梁斜拉橋結構,不僅滿足了功能需要,還減輕了結構自重,節省造價,方便施工。大橋總長2200米,分上下兩層:上層為雙向6車道,下層為箱式結構,雙向4車道,可以在8級臺風時保證正常交通,橋內還預留了鋪設輕軌的空間,這使西灣大橋成為全球首座預應力混凝土雙層主梁斜拉橋、當時全球最大跨度的雙層混凝土橋梁。
澳門西灣大橋
這一特殊結構在世界橋梁中例子不多,但對位于臺風多發和環境特殊地區的橋梁是一個很好的先例。
最后,經專家團隊驗證和澳門市民投票,大橋院以過硬的設計質量、合適的價格,在激烈競爭中突破重圍,贏得標書。陳德柱也憑借精湛的技術水平和熟練的英文技能,被派駐澳門,成為澳門西灣大橋現場設計經理。然而,無論中國設計團隊把設計方案做得再漂亮、再完美,但沒有親眼見過中國橋梁實力的葡萄牙咨詢代表,始終保持著“不信任”的態度。
“那就把他請到中國,走一走,看一看!”陳德柱邀請并陪同葡萄牙咨詢代表到內地實地考察,先后參觀了武漢長江大橋、武漢長江二橋、西陵長江大橋等,包括國內橋梁產業鏈中下游的部分材料制造企業,終于令葡萄牙咨詢代表開始相信中國的建橋水平。
可即便自身再優秀,但要想完全消除他人固有偏見,并非易事。隨著項目的穩步推進,陳德柱原以為后面的工作會越來越順利。哪知,離大橋建成時間還有28個月,葡萄牙咨詢代表突然要離開澳門,但又必須繼續履行他身為咨詢代表的責任。離開前,葡萄牙咨詢代表向陳德柱提出一個要求,寫承諾書——澳門西灣大橋在授標28個月以內,如出現任何設計質量問題,一切后果由中方承擔!
那一刻,陳德柱內心五味雜陳。當時的中國橋梁建造技術,已經完全能夠達到相關的規范和合同要求。但這一紙承諾書,不僅是對他個人誠信的質疑,更是對中國建橋水平的質疑??扇舨粚?,此事或會成為西方國家笑話中國“不敢承諾”的證明。想到此,陳德柱最終同意簽下承諾書。那一年,陳德柱31歲。
陳德柱(左三)和徐恭義大師(右三)帶隊到澳門項目現場踏勘
如今,陳德柱每每再次提起此事,語句平緩,仿佛早已釋懷。釋懷的根本原因,是國家越來越強大的綜合國力和行業發展水平,已經能讓他和他的團隊有十足的信心、底氣和權利,向一切不合理、不平等、不公正說“不”!
征戰海外鑄品牌
2013年,“一帶一路”倡議為中國企業“走出去”提供了發展契機。就在這一年,陳德柱被委以重任,負責企業海外部。
黨的十八大以來,隨著中國的朋友圈越來越廣,陳德柱所帶領的海外團隊,已在海外承建了數十項高質量工程,正在執行和跟蹤的項目遍布全球二十余個國家和地區。不僅更細致、更深入、更扎實地惠及各國民生,參與書寫中外基礎設施聯通、貿易投資暢通、文明交融溝通的新篇章,也讓全世界看到“中國橋梁”的合力和聚力。
陳德柱(左六)帶隊到贊比亞工地慰問
2016年4月建成通車的贊比亞芒古—卡拉博公路,2016年7月建成通車的摩洛哥穆罕默德六世大橋,2018年8月建成通車的馬爾代夫中馬友誼大橋,即將建成通車的孟加拉帕德瑪公鐵兩用大橋和孟中友誼八橋……不僅實現了大橋院從單一的勘測設計向產業鏈更高端的設計咨詢和項目管理的重大飛躍,也為推動邁向“國際知名設計咨詢企業”打下了深厚基礎。
在不斷致力開拓海外市場的同時,陳德柱始終不忘身為一位橋梁工程師的初心和使命,先后參與幾十項國家級或省部級重大工程的設計;和團隊成功研發出包含非線性分析、精細化設計及精細化建造三大板塊的一系列創新成果,成功填補我國在該領域的多項空白,整體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從零開始自主研發大跨度纜索承重橋梁精細化分析平臺,打破了對國外軟件的依賴并實現超越。
孟中友誼八橋
志合者,不以山海為遠。在陳德柱看來,“中國橋梁”作為一張閃亮的國家名片,已成為中國長期以來對外優質基礎設施建設的代表和品牌,成為中外友誼的標志和增進全球互信互惠、推動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的重要抓手。他期待著,未來,凡“中國橋”所及之處,“共贏夢”必隨之而往。